
灵道弟子对佛理之认知: 师父,希望能解开我以下的疑问?
1.为什么那么多人诵地藏经能治好了不治之症? 2.为什么念佛号精进的人,能在车祸中毫发无伤?(全车人都死了) 3.还有诵各种经咒的人,都有许多不可思议的神奇感应,原理是什么? 4.庙里的和尚诵经超度能度走亡灵么?什么样的人能度化亡灵,什么样的人不能? 5.地藏经中说为亡者诵多少多少次经,就可以超度亡灵了,难道经中说的是假的?也是误传的佛法? 以下是灵道弟子枫杰对以上问题之回答:
1.为什么那么多人诵地藏经治好了不治之症。 答:佛门有一句很流行的话 说 慈观音 智文殊 行普贤 愿地藏 展开来说 悲观世音 大智妙吉祥 大行十普贤 大愿地藏孝。这佛门里的四大菩萨代表着佛门的智悲行愿。这点想必师妹也是知晓和认同的的吧。那么我们就来正面说说这第一个问题吧。首先我们翻开地藏经 这部经说的说法缘起是什么呢?这部经的主要核心内容思想又说的是什么呢?通读全文。
可以读出以下几点。第一这部经是释迦牟尼佛于忉利天宫为报母亲生育之恩而为母说法。以此为引 诞生的一部经。那么说了这部经的缘起。我们就来说说这部经的核心内容及思想好了。这部经开头部分是讲释迦牟尼佛在示现种种神迹神通之后。 和文殊菩萨进行了一段对话。引出了地藏菩萨上前来宣说出了这部地藏经。后续由地藏菩萨叙述了他前世为母超拔 地狱种种景象 地藏菩萨本身的神通力与功德 供养礼敬地藏菩萨的功德利益 读诵书写这部地藏经的功德利益。这个便是这部地藏经所宣说的主要内容了。
师妹说自己曾精进读诵过这部地藏经,想必是对这部经的内容还是很熟悉的。师妹我们不妨试着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部经文。我们如果暂且抛开一切神异不谈。其实这部经文。其实是在宣说 断恶 修善 亦可以说 整部经文其实内在核心不过在谈一个孝字。悉达多太子对自己母亲之孝。地藏菩萨昔年为婆罗门女时对母亲之孝。所以世人皆称地藏经是一部佛门里的孝经。抛开所有神异。这部经因孝而生,缘孝而说。这点师妹应该也是认同的吧。
为什么那么多人诵地藏经治好了不治之症。好,那简单来说 就是一个人通过诵读地藏经改变了他先前患了不治之症的一个病。也可以说是改变了他即将面临死亡的这么一个命。
师父曾经说过关于改命的问题,师父是可以帮人改命的,但所用的方法,并非是搬移家居的方位亦或是诵经持咒亦或是一些别的什么法子,而是会引导每个人身体力行的去改变自己一些不好的品性,以及学习如何更好的去做人处事,从而去改变自己的命运,皆因每件事情上天都是有安排所在的,但绝不是不能改变的。
师妹惊叹于地藏经治病之功效。何不说,那些绝症之人的病愈的根本原因其实是他们因佛理而有所悟 身体力行的去改变了自己一些不好的品性,学习如何更好地去做人做事,而改变了自己的命运,病愈了自己先前的不治之症。改变自己这才是最根本之道。而并不在于经文威力。如果有人认为经文本身可以治病,那么便错了。正所谓 念经若能免生死,阎王岂会怕和尚。破财便能消灾祸,菩萨岂非是贪官。还有 有病一定还是要去看医生的。
2,为什么念佛号精进的人车祸能毫发无伤?(全车人都死了) 答:其实这个问题 我想听听师妹你自己的答案。念佛精进和遇难幸免 这个之间一定存在着必然的联系吗。
你说念佛精进的人车祸能毫发无损。那当年文化大革命时不少高僧何以死在红卫兵之手。其实如果以这个所谓的车祸好发无损的感应。来推崇精进念佛号这个本身就是错误的。于佛门来说念佛人一般念得是啥 南无阿弥陀佛 不是吗。师妹自己亦说过 学佛要有出离心。
如果句句阿弥陀佛都不过是在希求车祸的好发无损。那么所谓的出离心又在何处呢。其实这世间又有谁能不死呢。晴雪亦曾说过任何生命都会迎来他的终结,也会不断有新的生命迎来他们新的开始。浩瀚宇宙,苍茫人生,生老病死,新旧更替。本来就是大自然的规律。如果硬要以所谓的消灾免难之感应来推崇精进念佛之功效。实在是有违了释迦牟尼佛当年辛辛苦苦游走于印度土地上,讲经说法了四十九年的苦心。
回溯佛陀故事的点点滴滴。有一段故事是这样的。目犍连尊者的神通,在佛陀的弟子中没有人能和他相比,他就以为凡事运用神通是没有不成的。 有一次,佛陀的祖国迦毘罗卫城,遭到憍萨弥罗国的琉璃王的侵略,佛陀起初也曾为爱国的热忱所动,想为祖国出力帮忙,佛陀曾三次坐在路上阻拦琉璃王的大军,但琉璃王逢到佛陀,虽然每次回军,但报仇和侵略的恨心绐终没有息灭,佛陀知道因果业报的道理,应该要把它完结,佛陀尽了爱国的心后,就只有由他去。
可是,目犍连尊者的神通还不能了解到无尽的业报,他得悉琉璃王大军包围了迦毘罗卫城的消息以后,很激动的对佛陀禀告道:「佛陀!迦毘罗卫城受到琉璃王的侵略,我们为了营救全城的人民,应该要出力帮忙。」佛陀注视了目犍连一会,就用慈和的口吻回答道:「目犍连!释迦族中受宿世的罪业之报,这是共业所感,你不能为他们代受!他们不忏悔罪业,一味骄横,不改往修来,腐蚀了的房屋,终要倒下来的!」目犍连尊者听了佛陀的话后,他虽然知道这是事实,但他又想到他的神通,他要以神通来营救城中的人民。琉璃王用百万大军围困迦毘罗卫城,水泄不通,什么人都无法通行。 唯有目犍连能用神通腾空飞入城中。
目犍连进入城内,在释迦族中找了五百位优秀的人,他升空用钵把他们摄装起来,再由空中飞出。出城后,到了平安地带,目犍连打开手中捧着的钵,想放出五百位的释迦族,哪知不看则已,一看之下,目犍连大惊起来,原来钵中藏着的五百人都化为血水了!目犍连尊者到这时候,才完全觉悟到佛陀所说的因果法则不可违背,就算是有神通,也敌不过业力。当然也有另一种情况就是这个人在法则的允许之内 神明也认为可以伸出援手帮他一把,那么自然会有神迹降临。这种情况就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看很多个方面了。
3,还有诵各种经咒的人,都有许多不可思议的神奇感应,原理是什么? 答:其实这一点柹杰师兄和芷泠师姐已经分类回答的很详细了。那么现在我们从佛门的角度来假定有一部分实修的人真的得到了些许的感应。这个感应的原理又是什么呢。
昔年佛门大德印光老和尚曾说过:“感应之迹,有显感显应、冥感冥应、冥感显应、显感冥应、亦冥亦显感而显应、亦冥亦显感而冥应之不同。”佛门常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佛与众生也从来都是一不是二。众生与佛之间的距离只在一个谜和悟之间。那么我们现在就一个经咒亦或是法门来说。
如要有感应前提是什么,第一法对人机,昔年佛陀宣说八万四千法门,这是为何呢?只因众生之间心念不同,为了对治众生的种种心念使其能回到一乘佛道。而说了那么多种法门。同时人也要选择一个合适自己的修行方向去修。对治自己的缺点去修。将自己日渐的去完善。 所谓修行就是修正。每一个不断地修正自己的人,我们其实都可以称他是一位修行之人,第二是劳逸结合认真修行。
《四十二章经》云:沙门夜诵迦叶佛遗教经,其声悲紧,思悔欲退。佛问之曰:“汝昔在家,曾为何业?”对曰:“爱弹琴。”佛言:“弦缓如何?”对曰:“不鸣矣。”“弦急如何?”对曰:“声绝矣。”“急缓得中如何?”对曰:“诸音普矣。”佛言:“沙门学道亦然,心若调适,道可得矣。於道若暴,暴即身疲,其身若疲,意即生恼,意若生恼,行即退矣,其行既退。但清净安乐,道不失矣。” 还要一点在这里必须要指出。
这是一段佛门公案。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南怀瑾与袁焕仙老居士于灵岩山上相遇。袁焕仙先生被世人誉为“盐亭老人”是一代禅门宗匠。有一天南怀瑾参禅时于定中有所见所闻。就跑去询问袁焕仙先生,南怀瑾当时是这么问袁焕仙先生的:“学人参情紧切,或觉大弥虚空。或金光闪烁,或显赤白红绿等光,大如日轮,小如豆粒,或如电光闪烁时,未审何至,属优属劣,未知何从,祈示。”袁焕仙说:“概属光影,汝但不著,亦许圣境,若欲取之,翻成大患,何也?盖汝之本体无相,无空无不空也。”三日后,袁焕仙与曾子玉、王子赛等人在室中围炉夜话。南怀瑾远隔重楼,但却能看见先生室中的人物、状态、语言、如同处一室,惊讶不已。于是后来和袁焕仙谈起此事,岂知袁焕仙大骂道 我还以为你是个人,竟会做这样的见解。
是年冬,虚云老和尚来到成都文殊院,南怀瑾向虚云老和尚述说了他和袁焕仙先生之间发生的这件事。虚云老和尚回答道:“幸好当时袁焕仙老居士眼疾手快,要不然你就危险了。”南怀瑾听后大为震动。往日教导学生之时时常叮嘱他的学生,神通与神经之间往往只隔了一张纸,所以一定要谨慎啊。
4、庙里的和尚诵经超度能度走亡灵么?什么样的人能度化亡灵,什么样的人不 能? 5、地藏经中说为亡者诵多少多少次经,就可以超度亡灵了,难道经中说的是假的?也是误传的佛法?
答:这个第四问 第五问 我就连着一起回复师妹好了。从佛教的角度来说在遥远的雪域有一佛教大法名曰大圆满。大圆满是普贤王如来的教法、是最高的佛法、密法的精髓、圆满成佛的诀窍。大圆满藏语叫做”佐巴钦波“,是藏传佛教的最高法门。指当前离垢的明空晶莹的自证智阿底瑜伽乘。由于生死涅盘的一切法皆圆满具足于这一空智之中,故名圆满;又解脱生死的方便更无超胜此法者,故名为大。
在此大圆满法教法中的《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有云:“众弟子曾经问阿底峡尊者:‘何时方可摄受眷属?何时方可行利他之事?何时才可超度亡灵?’ 尊者回答:‘证悟了空性并且具足神通之时方可摄受眷属;自私自利之心断尽之时方可行饶益他众;获得见道之后方可超度亡灵。’”
其实这个关于超度芷泠师姐已经说的很详细明了。我就不在此赘述了。非经文本身有超度之效,经文亦只不过是一行行的文字而已。重点在于实施超度的人。他是否这个上天认可的实施超度的执照。 最后说说你一直在做的诵经 我并不想否认什么 但有几句佛陀当年的金刚法语要送给你。佛言:沙门行道,无如磨牛,身虽行道,心道不行。心道若行,何用行道。(沙门修行学道不应该像那蒙眼睛转圈的牛一样,身体虽然行道,但心地里没有下功夫行道。心道如果行了,安坐不动已是行道,何必另外再用行道。)
佛言:如人锻铁,去滓成器,器即精好。学道之人,去心垢染,行即清净矣。(像人锻铁,去除渣滓而成器,器皿就会精好。学道之人,去除心地的垢染,所行就会清净了。)佛言:贫穷布施难,豪贵学道难。弃命必死难,得睹佛经难。生值佛世难,忍色忍欲难。见好不求难。有势不临难。广学博究难,除灭我慢难。
不轻未学难,心行平等难。不说是非难,会善知识难。见性学道难,随化度人难。睹境不动难,善解方便难。(佛陀世尊说:“贫穷的人行布施很难,豪贵的人学道很难,放弃珍贵的生命必然去死这样很难,能够看到佛经很难,生在佛出世很难,见到好事不贪求很难,有势力但不借助势力压人很难,广泛学习,广博研究很难,除灭我慢很难,不轻视未学佛法的人很难。心行平等待人很难,不说是非很难,遇到善知识很难,明心见性学道很难,随缘随份度化人很难,面对诸多种种境界一心不动很难,善解方便教义和方便教化方式很难”)师妹学佛多年,也一心想弘扬修学佛法以上几句佛陀教言一定要谨记于心,身心同一。慎之慎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