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祖说每个人内在都有佛性,只是被尘埃蒙蔽了,佛性不能显现。所谓的尘埃指业力习气。简单地说长期形成的思维模式或无意识的习惯,都可以称为业力习气。每一个人内在都有善业与恶业,受到外界的外因引动,才会引发出善果或恶果,即是善报或恶报。存在于我们生命中的每一个人,其实都是我们内在的善业能量或恶业能量吸引而来的。对方的存在即是我们内在的另一个自己。当我们喜欢谁的时候,喜欢的也是内在的另一个自己,我们对对方的理解,就是对己身内在的理解。当我们讨厌谁的时候,讨厌的也是内在的另一个自己,对对方的理解,也是对己身内在的理解。例如:如果我们不知道苹果是什么构造的,没有对苹果的印像认知,即使看到苹果了,也不知道这就是苹果。当我们内在有对苹果的认知定义,只要在外界看到了,就会立即分别出是不是苹果。
佛说众生都具有佛性,众生都能成佛,站在这个角度来说,众生都是平等的。但是,众生心上有尘,有尘的数量也有多有少。有的众生或许有千分之一的佛性没有被尘遮盖,能显现出千份之一的智慧。有的众生或许有千份之二的佛性没有被尘遮盖,能显示出千份之二的佛性……依此类推,千份之三,千份之四……这样子就会产生高低之分,也产生了高等灵魂或低等灵魂之分。注意这个高低之分,是相对于当下一刹那间的状态来说的。这个也是神仙与凡人的区别,也是佛与魔的区别。
高等灵魂可以归类为神仙或大菩萨之类的灵魂,低等灵魂可以归类为**,凡夫,妖魔,鬼怪之类的灵魂。高灵和低灵对爱的定义和理解是完全不一样的。高灵的爱会更接近于成全和赠予,接近于佛陀的大爱。低灵的爱会更倾向于得到与占有,类似魔鬼的控制。不管是神仙,大菩萨,妖魔,鬼怪,**,只要投胎转生成凡人了,都会忘尽过去,变成人类。灵魂的修为在这个时候就会起到很大的影响力。过去曾经是神仙或大菩萨转世的人,天生就会具有慈悲心,很容易就会懂得如何善待身边的人。过去曾经是妖魔鬼怪,凡夫,**转世的人,天生就会较为好斗,也不懂得怎样去珍爱身边的人,甚至可能会妄顾私欲去做损人利己或损人不利己的事情。这个也是人内在善业与恶业的显现。
当高灵和低灵变成凡人的样子,在人间相遇,彼此都记忆尽失了,会相爱吗?答案是不能。低灵没法完全理解高灵的心态,低灵只懂得用魔鬼的占有和控制去爱高灵,高灵一般没法接纳这种爱。不但没法接纳,还会感到痛苦,彼此之间会产生很多矛盾和分歧,没法磨合,没法有一个好的结局。如果会有好的结局,只有一种情况,低灵的心尘去掉了,成了高灵。高灵和高灵之间的爱,才会有好结局。即是要将低灵渡化成高灵。反之,假如高灵认同低灵的占有与控制是在爱他/她们,还愿意与其相爱。哪么高灵就已成沦落为低灵了,低灵与低灵之间的爱,是不会有好结局。只会经历很多磨难和伤痛,历劫轮回。直到原本是高灵的一方,察觉到自己心上有尘,去欲显智,才能停止苦难。
有人可能会说,低灵是爱高灵的,只是不懂得怎样爱。但若是低灵爱的是高灵,又怎样会不懂得如何爱高灵呢?除非低灵爱的不是高灵,爱的还是低灵,才会用魔鬼式的爱去爱对方。我上面也有提到的,例如:如果我们不知道苹果是什么构造的,没有对苹果的印像认知,即使看到苹果了,也不知道这就是苹果。当我们不知道何谓苹果的时候,还说出自己很爱苹果之类的话,用自己脑子猜想的方案去留住一个苹果,这不是一个笑话吗?姻姻感情上,古人非常重视门当户对。竹门对竹门,木门对木门,也有一定的道理。这个门,主要是指灵魂与灵魂之间的修为。
当高灵和低灵变成凡人的样子,在人间相遇,彼此都记忆尽失了,能否和平相处呢?答案分两种情况。修为比较稳定的高灵能控制自己黑暗面或者说能控制自己内在的魔鬼业力,这类高灵面对低灵投胎的人,能与其和平相处的。可若是高灵内在存有善恶两极对立的观念,就会出现另一个情况:高灵发现魔鬼存在于谁的身上,就会专门与谁作斗争。严重的话,必须搞得你死我亡。我上面也有提到了,存在于我们生命中的每一个人,其实都是我们内在的善业能量或恶业能量吸引而来的。对方的存在即是我们内在的另一个自己。
当我们喜欢谁的时候,喜欢的也是内在的另一个自己,我们对对方的理解,就是对己身内在的理解。当我们讨厌谁的时候,讨厌的也是内在的另一个自己。我们若是学会与内在的低等自我共处了,就能与现实中的低灵投胎的人共处。我们若是厌恶己身内在的低等自我,也会厌恶现实中低灵投胎的人。我们若是极之想己身内在的低等自我消失,在现实中就会变成极之想灭掉低灵投胎的人。与低灵投胎的人不能和平共处,这类型的高灵都有着完美主义的倾向。对善的执着,对自我的执着太深了。
同理, 低灵也会恐惧高灵,也会厌恶高灵,甚至也会极之想高灵消失。低灵长期存在于负面或黑暗的环境中,习惯了这些业力习气。低灵的状态已经根深蒂固了。处于低等灵魂的状态,是永远没法理解高等灵魂的状态。倒是高等灵魂能理解低等灵魂的状态。高等灵魂也是从低等灵魂阶层上修炼,悟出大道或佛性的。
一个人在现实世界中经历的一切,特别是与周围的人事建立的关系,都在折射出他/她的内心状态,折射出灵魂的修为。一个人对爱的定义和理解,也在折射出灵魂的修为。
如果某人说他爱你,就绝不会故意贬低你的价值、虐待你或试图控制你。对于“如果他们爱我,怎么能对我做出这样的事?”的答案是:“他们的灵魂还有比你的灵魂更长的旅程要走,要不然他们也不会如此看低、轻视爱。”这是他们要学习的课程,他们在此生也许可以,也许不能完成,但去教导他们并不是你的工作。在他们没准备好前,他们不会学到的。就像一个幼稚园的学生还没准备好要学习原子物理学一样。你需要好好的、诚实的看清楚,证据所显示的他是怎样的人,而不是盲从于你希望他是怎样的人的想象。(此段摘录自《灵魂之旅》)
最后总结一句:降魔之道,杀戮是镇压,制伏能掌控,渡化得菩提。。。转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