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视宗教】

【正视宗教】

正视宗教-

地大物博的地球,拥有着海洋,陆地,天空等等,伴随着众生灵诞生的同时,无形中便形成了各种可选择的行走方向。但因所处地区,环境,教育的不同,所跟随的方向也有所差异,但实质确是殊途同归的。

而对于宗教的理解,无论什么宗教它们都有着一个共同点:1都是给生灵指引一条可行走的方向。2都是需要一个领头人(神明使者)。

在此我暂且不讨论唯物主义。以讨论宗教为出发点,和大家谈谈,我认为的,正视宗教信仰是怎么样的。

首先说到宗教,我们需要先来了解宗教的起源特点。

1神明使者

无论是佛教也好,基督教也好,回教,道教,天主教,灵道等等,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起初都是依靠着一位自我修持的智者,首先开智开悟,用佛教的话来说就是首先成为(无上正知正觉)的人。然后接受更高智者导师(神明)的资料,传播给世人所知。——当然有些人会说这智果都是自己凭修炼所得,和神明有何关系。

在于这一点上就见仁见智了,因未能和神明沟通过,或者未能分辨神明的指引是什么的时候,人会以为都是人自己的思考所得,这个很正常,但是就算神明给予你指引,也需要建立在你必先努力的基础之上。就例如你完全不懂得英语,而我直接告诉你英文有关的知识,你也是不明的。

这类可以和神明沟通的人,在灵道来说,将其称之为神明使者。

伊斯兰教的创始人——默罕默德。

基督教的创始人——耶稣。

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

道教的创始人——张道陵。

灵道(学堂)的创始人——清灵。

在此或许有人有疑问了,为何神明不亲自现身于人前传教,而需要通过人传教呢?从各家各派的理论来看都拥有一个共同的相似点:神是无相无质虚无缥缈的。但是他们都是高智慧的导师。

而对于人来说,是需要一个领头人来带领的,因从人诞生之际,原始人时代开始,每一个部落都拥有及需要有他的领头人存在。而整个部落所行的方向也是以此人的作为而马首是瞻。故而神便会寻找一些已达到无上正知正觉的人,传授他们更高智慧的资料,开他们的眼,明他们的智,升他们的境,让他们带领世人向一个好的方向前行。脱离苦难,完成今生的课题,已备将来可以去到彼岸。

那么若是还未能达到此境界的人,是否就没有资格沐浴神恩呢?不是的,只不过这个恩赐是无形的,前面已说过内里是如何,皆因此时还未能达到和神明沟通的境界,但不代表神不会给予指引。不过也不要忽视掉人自己的努力。

在入灵道的这几年里,我的守护神给予我的感觉是,她会在我知识涉及范围内,给予我更多的资料,让我的对于一个事情,可以多方面去进行分析,认识得更加透彻和全面。当我看透后,又会在这个基础层次上给予我一些提升的资料。

在此说一个题外话,现在常常看到有人说,神上了他的身,借此指示他人干这干那?我不评论任何人是真是假,因是否是神上身如果要确认的,说句实话,未能真正和神明沟通过,有何能力去断定他人是假呢?当然普通人也有一个分辨法,神要寻人,会找什么样的人呢?据我所认识的神,是非常有修养的。从来不会有骂脏话的行为,也不会附身。他们只会通过一个外力给予弟子感应,不会去干扰控制弟子的脑电波,相信大家心里都有一个谱了,不过这个方法只能表面判断,自己识人后,自己明白即可,没必要引火上身。

试想一下,他身上的不是神又是什么呢?当然你可以说他就是敛财的神棍。若是你揭穿他的局,他可以反问你,你凭什么去断定他呢?你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吧。若是他身上的是邪灵,并且有法的,那么你被报复,也是很常见的事情。灵界的水是很深的。故而还是在其位谋其政,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为好。

在于灵道来说,家师择罡,一路来都是教导弟子,识人需要听其言观其行。不可只用一种感官意识去辨别。也不要因听取一二便断言他人是假,神明使者不同国度皆有,故此不要妄自尊大,需要虚心学习他人好的,这是修行人应当有的素质。

我一直将此教诲铭记于心,无论什么宗教,我都是报有一颗尊敬的心对待,研究和学习。家师择罡从不限制弟子学习和研究其它宗教,多学多思在师父看来是好事。井底之蛙永远只知自家门口三两事,所以应当怀有开怀的情怀去看世界,对我自身而言,我并不觉得会对我的信仰有什么影响。

2神明使者成长史

神明使者,在我看来是带有天命而来,换言之也可称为带有任务而来的人。但是他们不会因此,一出生便可以叱咤风云,也是需要经历磨炼学习开悟及明悟的过程。看遍世间的宗教史。

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早年是一位王子,后得以醒悟及点化,最终走上了修行的道路。

基督教的创始人耶稣,根据圣经记载来看,他也是带有天命而来,但是在创教初期,也是由经历到醒悟最后明悟的艰苦修行,才修的了高高智慧。

道教,伊斯兰教等等宗教的创立之初,都大相径庭的存在这个过程。就算是神降生,也要遵循自然法则的规律。都需要经历由出生的小婴儿,在岁月的推动力之下,慢慢长大这一过程。或许他从小便拥有一些天赋,但无论他如何厉害,他依旧撇不去他今生是一个人的身份。这里让我想起了我们灵道清灵祖师的经历,不由得十分感慨。

清灵祖师出生于一个贫苦且多成员的家庭之中,排列最幼,父母整日劳作,无暇顾及教管子女,排名最幼的清灵祖师之处境可想而知,他是最得不到父母重视的一个孩子,也时常被长兄长姐欺负。年幼的清灵祖师,已经有了出走的心。红尘的前期历练,给予祖师想要打破这个不幸格局的初心,我将这个时段理解为修行的契机。

在这个时候有一位高僧大师傅路过,看见清灵祖师失神无光的神情,便走向前与其详谈,详谈过后高僧了解了内里情况是如何,而终得以倾诉沉寂许久苦水的祖师,情不自禁的抱着高僧痛哭流涕,似要将苦闷,不幸等灰暗随着泪水宣泄离体。

祖师当年年岁虽小,但心里对于快乐的渴望,早已是等待多年,他想要得到快乐,却又不知道什么是快乐?所以又很迷茫,因始终没有人引领他。高僧见此况,便问询祖师是否愿意跟随他左右,修得人间道。

祖师询问:何为人间道?

高僧:人间道就是要想自己过得快乐,便需要面对自己的问题,不逃避也不畏惧。你愿意付出真诚去面对吗?

其实当时祖师还是有些犹豫的。

高僧说:那么你想要得到快乐吗?

这句话再次打破了祖师泪水决堤的栅栏,祖师再次哭泣着,高僧将祖师抱在怀里,静静地等待祖师宣泄尽这陈年的不快。虽只是小小的拥抱,和无声的言语,但已使祖师感受到了从未拥有过的温暖。于是决定跟随高僧去修行。

但是祖师亦是一位重情重义之人,对于父母还是报有那一丝情感,于是带着老师去到家里面,本以为家人听到他的决定之后会有所挽留,很可惜烫红的指印打碎了祖师的念想。父母的逐客令让祖师拉上老师便破门而去,头也不回。

在跟随老师的修行路上,老师每日带他去到市集倾听各种人的不快。而老师只会回应其——【不要烦,不要怒,好好珍惜自己,珍惜现时拥有】。

此话的作用,对人是因人而异的,这也可说明一点,因人的三观,层次,境界,理解,接受方式程度的不同,对于同一个理,会有不同的观点和看法。

写到这里我明白在入门第一天,家师择罡教导我的一句话:不要强将自己的思想强加于他人,因每一个人都有他的选择标准和选择权力。故而强求不得,也强求不来,顺其自然,问心无愧便是。关于这个传播理论我们放后面再详讲,先回到灵道清灵祖师的修行路上。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每日的倾听让祖师产生了不解,为何一定要听这些不快之事呢?老师回应祖师,孩子你终于对于世间情有反应了。第二天老师依旧是带着祖师去聆听他人的不快。某一日老师问祖师,是否对每日听他人的不快会感到厌烦呢?

祖师的不语,已经让老师明白了祖师存在的心结在哪?主动说道:你愿不愿意回一次家呢?

祖师当即说不。

老师听后哈哈大笑。其实这个回应老师早已料想到了。老师回应祖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事,藏在心窝。永远不能把这个事情解决,亦是未能面对。如今长大了,该回一回了。其实祖师本身内心是很挂住家人。所以早早启程回家。

满心以为许久不见,家人必定热情相拥,然而在刚推开门的那一霎那,面上的刺痛,彻底打碎了祖师对这个家的牵挂。祖师拉着老师再次离去。埋怨道,为何老师你要让我回去?

老师回应祖师:今日的遭遇你不想要,是否你不想要就不会发生了?此时祖师终于明白,每事皆有因后有果,不问前因却要好果。只是不面对是非和逃避真相。由此祖师再也没有回过家,心中的不快终于放下了。写到这里,我想到每次当我遇到问题的时候,起初我都以为我自己面对了,然而事实并没有。我想从师父那里求得放下的不二法门。而师父只给予了我八个字的开示:坦诚面对自己的心。

事后我下去继续思考,如何知道自己是否真的面对放下了呢?后来我寻找到了方法。那就是静下来扪心自问,不要欺骗自己的心,放下不代表不面对回避,而是要寻找到自己放不下的是什么?思考应该怎么去解决这个放不下,这才能真正的放下。

当然你也可以选择自我欺骗,让自己觉得放下了,然而谎言终会被现实的不快所揭露。因若是真发自肺腑的快乐是欺骗不了自己的。这就是我所理解的何为放下。

在我留学期间,我对于基督教非常感兴趣,并且也常常参加他们的聚会,最后也在国外的教会进行了受洗,而受洗之前我也向师父说过这个事情,师父非常支持。师父从来不反对及禁止我们有其他的信仰。

因为灵道并不是一个门派,只是一个学堂,教导人做人之道,授予人生哲理,教授法门的地方。当然灵道的弟子皆是自愿以灵道为第一信仰(我理解的信仰是指的一个方向)。若是用一颗坚定的心,认定自己现时所行走的道路是光明即正道的,并不会因为其它的原因而动摇,它因只会为自己验证自己所行之道的,经得起考验的是实信,亦动摇的信仰,还能称之为实信吗?

我的同门里面有的是道士,在家居士,也有信佛,信藏传佛教,信道教,基督教等等。并且对其它宗教都根据自己的爱好教有所研究。曾经有一位传教士告诉我,如果当我面对实在无法解决的问题,就避开它。

当时我曾经以为是让我逃避,若是只是从表面意思来学,那么这句话很可能让自己觉得就是让人逃避这个问题。

再仔细想一想,这句话其实是教会人变通之道。有时候有些问题。自己当下的能力和时机是无法解决的,那么烦恼也无用。也解决不来,就应该暂时放下这个问题,寻找其他的路去走,待它日具备解决能力的时候再来解决这个问题。所以并不是逃避和不解决。后面祖师的经历让我更加看透了这个理。

人生中要面对和放下的事情有很多,祖师虽然将过去放下了,但是未来是变幻莫测的,此刻祖师的心性,还无法达到无上正知正觉之境界。

时光飞逝,日月如梭,转眼间已是白鬓缠绕。老师将祖师叫到床旁,分别的时刻到了。纵使祖师内心如何万般不舍,然也无法阻止生离死别巨轮的转动。气息微弱的老师给祖师上了最后一课。

人生,有悲与怒,有喜与乐,有哀和愁,亦有聚与散,此时此刻,老师仍能与孩子共聚,下一回,老师便要和孩子别离,孩子,聚散有因,不要违反自然,修炼人生,便是修炼心和灵,扩阔思想,增益智慧,人生路程,起伏不一,若能以静心、静态、和平常心去处理,对事要以公平、公道及平衡方法对之,人便活得自在舒畅。

老师离去了,剩下祖师一人。祖师希望寻得智慧之门,因若是能寻得便可与任何空间相互传递信息,就可以再次和老师沟通上。祖师依旧每日去到集市,聆听他人的不快,翻看老师教导的笔记,希望可以寻找到指引。

然而现实却未能如祖师的期愿,反之祖师的心变得烦躁不安,身心如冰封于万丈玄冰一般。祖师放弃执着追求智慧之门的念头,让自己回归平静,每事皆以平常心来应对。

某一日祖师顿悟,自己明为追思老师,实为无法接受老师离去这个事实。回想起老师逝世前的话语,明白了不勉强,不强求,顺着天意,跟随自然的道理。

祖师继续潜心修炼,过了许多年虽始终未能寻得智慧之门。但已能做到静观世间情,静听世间事(意为以眼见观望,听闻世间事。听之意,乃是眼见所见所闻,非声也)。每事以理分析,以平常心对待。

某日忽然一道天柱从天而降,此时祖师的脑海中思绪似源源不绝无限地填供,很充实,很自在,很流畅把过去未有答案之问题一一解开了,思想比前明快。祖师知道“智慧之门已开启”。

每次阅览祖师的经历,我都会有新的感悟。纵使灵道的弟子在成为弟子的那一刻,师父便会奏请神明。委派守护神来教导各弟子,然而若是弟子心性无法达到神明的要求,那么神明也是不会与其沟通。

师父常常说:师傅带进门,修行靠个人。法门师父给你,你便拥有,而后期是需要自己去努力修行,才能有成果的。人只有自渡,就算神想渡你,也要你愿意跟随神明的指引去改变自己。就如同饭菜给你做好,你不吃,还是会饿肚子。

当下的宗教里,我也还从未看过有教义让自己的信徒,什么都不做,坐等收获的。凡事都需要自己去努力,付出。可见这一点各家各派还是同理的。

所以对于宗教人是应该有一个正视的心态和思考着去学习,而不是一味的盲从表面和随波逐流。

择罡-灵道学堂执教导师暨茅山真心教阳师,以入世体悟教授人生哲理并传授法门,专业解决灵异灵界事。 欢迎咨询。(QQ:2602944835)

发表回复

联系我们
Back To Top